星期日, 3月 18, 2007

[壹陸壹] 重拾失落的酸味

話說今晚去E61拿豆子的時候,明明店內已經人擠人,大哥自己又在忙烘豆,還硬要落下一句說我機器修好了就不去店裡喝,真是大人冤枉阿,小弟我可是在網路上不遺餘力在幫推耶~ XD

好了,轉回正題,今天下午 jake 來家裡玩,早上才剛換好磨豆機新磨盤,所有刻度得重新抓,尤其是要壓濃縮用的,在搞了好幾個 shots 之後,原本以為抓好刻度了,要正式拿E61豆子來壓,結果可能是忘了考慮出油情況,還是失敗收場,往豆袋一瞧,挖勒,沒剩幾粒豆子了,往電子秤上一量,連 7g 都不到,雖然最近在流行 single 濾器,不過我也沒把握用 single 就可以一試 ok,於是靈機一動,面前剛好有前幾天烘好的哥倫比亞 Kogui 雪峰豆,原以為是烘掛了,結果在試刻度拿來當砲灰的過程中,發現乾香還頗甜的,壓出來的單品濃縮前段酸味還不賴(後段就比較雜苦了),想起E61失落的酸味,嘿嘿,各位應該知道我在打什麼主意了吧,我就用這支雪峰來補剩下不足的豆量,結果,刻度還是沒到位,仍然是過粹了,但是我跟 jake 還是拿來嘗了一下,沒想到還真不賴耶,前段的酸變得比較柔和明顯,後段的 body 則是原本 E61 配方的強項,加起來又是另一番好味道!

(大哥知道了會不會罵我惡搞他的豆子 XD)

5 則留言:

neilpeng 提到...

偷偷跟您分享,
最近幾年, 連過粹的定義都變了,
變的跟古時候剛好相反..

顏色淺的叫做是"Under Extraction",
原因是單位的水裡面溶解出來的咖啡物質太少.
所以味道淡, 通常都是發生在流速快的時候..

顏色太深的叫做是"Over Extraction",
原因是單位的水裡面溶解出的咖啡物質太多.
所以味道強烈, 通常都是流速太慢..

最近好像流行這種定義比較多ㄟ~~

lkchu 提到...

阿?! neil你提的這個定義跟我喝咖啡以來所知的一樣耶...
(表示我不是古人囉 XD)

只是, 有幾點是蠻值得討論的, 第一個當然是所謂顏色深淺, 這在每個人看來都不一樣, 另一個是不知道是流速為主或是顏色為主, 我也看過流速正常但是顏色淺到一個不行, 也有顏色正常, 但是劉速過慢, 這中間的變化就值得探討了

Marco Ma 提到...

插個話,以相同blend、流速、水溫而論,組合很多,顏色有差異很正常。比如說:
A.
磨很粗,updose,重填壓破40磅,每壓一次敲一下,連續做個二三四五六....次。搞的跟Paul Bassett一樣
B.磨很細,downdose,輕填壓一次10-15磅,不敲。這不用Tim Wendelboe來,我常用M3 packer這樣弄。

另一個好玩的因素在於Saturation Time的不同(啟動pump到第一滴咖啡出現的時間),但是流速卻相同。

你們給了我寫寫blog的靈感,哈

neilpeng 提到...

說到Saturation Time與流速,
我也覺得控制流速相同之後,
其實還有非常多細微的地方可以調整,
因為粉量, 粉的粗細, 烘培深淺, 排氣狀況都不一樣~
假設真正擠出的時間有21秒, 分成前中後各7秒,
updose的中間7秒流出的量似乎會比較多,
(跟前後7秒流的量相比)
downdose似乎會比較平均些.

lkchu 提到...

hi Marco,
不知道 A 和 B 之間的差異純粹是個人風格還是說可以找出一些豆子的特性來判斷某些是真的比較適合A種, 某些是適合B 的
(能有前輩好友等一起來寫blog分享經驗是再好不過了, 我推推推~~~ XD)